RODUCTS
產品分類
ONTACT US
聯(lián)系我們
鋼價大關連連突破 殺跌下探誰才是主謀
邁入7月,熱軋市場行情非但沒有顯露些許好轉,反而一路向下滑落。截至7月18日,華東地區(qū)上海市場熱卷主流規(guī)格已破3950元/噸大關,而華北地區(qū)天津、邯鄲更是競相沖破3800元/噸向3700元/噸邁近。如此接連沖破年內幾大關口,令市場恐慌心理加劇,而在跌跌不休的情況下,究竟是哪些因素一再充當殺跌推手呢?筆者就此作一調研。
商家殺跌動能較為充足
首先,僅僅半月,熱軋價格殺跌的迅猛之勢,雖期間不乏降息等利好消息出現(xiàn),但此也難敵需求頹勢,加之隨后相繼出臺的經濟數據均不理想,并且主導鋼廠出廠價大幅下調更是壓垮疲軟鋼市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截至7月18日,主導城市上海累計下跌160元/噸;天津市場累計下跌達220元/噸;樂從市場累計跌幅在180元/噸。
需求低迷首當其沖
鑒于當前正值傳統(tǒng)淡季,需求低迷基本在商家預期之內,但各項經濟數據的出臺,令市場對需求回暖的期望再存擔憂。具體來看,今年二季度國內GDP增長7.6%,創(chuàng)下三年以來最低水平;上半年國內城鎮(zhèn)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一季度末的20.9%回落至20.4%,接近2004年底來的低位;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777.51億元,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為1487.06億元,同比下降近四成;1-6月房地產企業(yè)開發(fā)投資、施工面積、竣工面積三項指標同比增速繼續(xù)回落,新開工面積連續(xù)第三個月同比負增長,并且跌幅呈現(xiàn)逐月放大趨勢。以上的數據均可以看出,國內經濟增速正在放緩,特別是GDP已經接近年初所定的指標(7.5%)。
由于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、歐債危機惡化等問題未得到明顯改觀,因此,短期下游機電、基建等產品出口仍將以平穩(wěn)為主。而受施工淡季影響,熱軋相關下游企業(yè)的開工率不足、訂單減少等將成為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。
減產檢修并未增加
原本寄希望于鋼廠減產檢修規(guī)模擴大來穩(wěn)定市價并擇機反彈的舉措,本月至今仍未實現(xiàn)。除寶鋼特材熱軋廠完成定修外,其余準備開始檢修的鋼廠近新鋼、濟鋼和鞍鋼三家。原計劃檢修的太鋼也將檢修計劃推遲到8月初,因此低迷的熱軋市場仍未尋得有效的突破。
那么,究竟為何鋼廠會陷入“需求低迷而產量卻居高不下”的怪圈呢?其實,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:本來有些虧損的企業(yè)或處于盈虧均衡點附近的企業(yè),應該停產的,但因為技術、成本等原因停不了,即使虧損卻還在大量生產;另一方面供給能力仍在增加,在低迷態(tài)勢下,為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,鋼廠間通過博弈,最后的結果是唯有增加產能,方可有一絲機會增加市場份額,因此大量中小鋼企、民企懷著此等心理仍在不斷增加產能,鋼企效益也陷入了低谷徘徊的境地。對于后期,各地跌幅無止境擴大,而市場供給并未減少,矛盾凸顯將仍成為價格下跌的推手。
鋼廠價格下調減弱后市信心
隨著市價的破位下跌,鋼廠政策也陸續(xù)出臺。